“2021年7月被盗挖后迁地移植到广西澄碧河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德保苏铁开花结籽啦!”2023年5月,这个消息让百色的林业科研工作者兴奋不已。
德保苏铁最早出现于3.8亿年前的古生代,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神奇植物,于1997年在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首次被发现,因此命名为“德保苏铁”。德保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和“植物界的大熊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保护名录极危保护等级。德保苏铁在野外的数量非常少,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一次性紧急迁地移植上千株,成活率高达95%,一年多时间即开花结籽,这不仅标志着百色在保护珍稀物种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被国内苏铁种植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称为“国内之最”。
5月31日,记者走进广西澄碧河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探究濒危“活化石”德保苏铁花开百色再续亿万年的故事。
紧急移植 德保苏铁有了“新家”
“此次开花结籽的德保苏铁有部分是被盗挖后迁地移植的。”百色市百林林场澄碧河管护站站长胡鑫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这批德保苏铁的“身世”颇为坎坷:2021年7月,我市森林公安侦破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系列案,查获德保苏铁1570株。移送我市林业部门后,经充分测试及论证,去掉那些死株,在澄碧河自然保护区设立德保苏铁移植区,移植德保苏铁1383株。
查获的德保苏铁缘何落户澄碧河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2年批准成立的市级自然保护区,由百色市百林林场管理。这里雨热同期、降水量大,具有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成功迁地移植德保苏铁的先例。
2005年,为建设百色水利枢纽,林业部门将生长于库区周边的50多株德保苏铁移植到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当时,我们选择的移植区尽量与原生场地生态一致。为了管护好迁地移植的德保苏铁,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管护技术,逐渐掌握了德保苏铁的种植技术。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沉淀,培养了一个种植、管护技术过硬的团队。”百色市百林林场总工程师卢芋兵表示,在营林人员的精心管护下,当初移植过来的德保苏铁长势喜人,2022年开花结籽繁殖出了第二代。
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德保苏铁族群的壮大,源于2021年森林公安破获的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系列案。
2021年7月9日,百色市森林公安局接到公安部督办案件,称有人在右江区泮水乡大楞村一带非法收购群众采挖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德保苏铁,并利用网络非法向全国各地买家出售。案件发生后,公安部、自治区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从严从快侦破,挽救被盗卖的德保苏铁。百色市森林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侦查破案。经查,以韦某辉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从2018年开始唆使群众上山采挖德保苏铁,然后以低价收购,再通过网络高价向全国销售,谋取非法利益。案件侦破后,百色市森林公安部门依法扣押德保苏铁1570株,并移交给林业部门。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德保苏铁,林业部门又惊又喜,惊的是珍稀植物被盗挖数量如此之大,喜的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德保苏铁又回到了百色。
紧急接收德保苏铁之后,林业部门充分论证,认为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具备迁地移植德保苏铁的气候、土壤及管护技术条件,遂决定将生长态势看来较好的1383株德保苏铁移植至此,并设立德保苏铁移植区进行管护,共有两个种植区域,总面积约12亩。
开花结籽 “植物活化石”孕育新一代
“德保苏铁开花了!德保苏铁开花了!”
最美人间四月天。2023年4月6日,黄永安和同事黄建华一起前往德保苏铁第一移植区进行监测时,除了看到德保苏铁发芽、吐绿之外,还惊喜地发现有几株雄性德保苏铁开花了,呈现为长长的淡黄色花柱,近似玉米棒的形状。
黄永安是百色市百林林场澄碧河管护站营林人员,从2021年起开始接触德保苏铁,经过一番培训实践后,如今对德保苏铁的管护、监测等工作了如指掌。“都说千年铁树开花,这开花的德保苏铁,年龄没有千年也有数百年了吧?”黄永安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极了。
在德保苏铁移植区,记者发现在几株德保苏铁的根部,长着碗大的球花,形似凤冠。
“这是苏铁雌株,你们看,里面还结有几颗籽呢。”黄永安指着球花介绍道,“今年保护区内的德保苏铁共有25株开花,其中雄株20株,花期在3月至5月;目前正在开花的是雌株,共5株,预计7月份凋谢,到时苏铁种子也将成熟。”
据介绍,德保苏铁雄株的花是长棒状球穗花,由许多小孢子叶密聚而成;雌株的花是半球状的,由一丛阔卵形散生的心皮所组成,表面有淡褐色或黄灰色的绒毛。
“直径23厘米,高度13厘米,生长良好。”在一株正开着花的苏铁雌株前,黄永安和同事拿着尺子在测量球花的直径、高度,胡鑫则拿着本子详细记录。
“为了更好地掌握德保苏铁的生长习性,在萌芽期、开花期,我们每周都对德保苏铁进行监测、记录。”黄永安一边记录一边介绍,“去年我们收获了10颗成熟的种子,经过培育有8颗长出了幼苗,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幼苗培育工作,繁育实验室建设也列入了计划。今年我们还通过人工授粉的形式加大德保苏铁的繁育,提高种子数量,这个球花里估计有数十颗种子。”
据了解,苏铁类(cycads)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它们出现在3亿年前的晚石炭纪,繁荣于中生代的侏罗纪,是恐龙时代的植物。然而,经过上亿年的地质与气候变迁,恐龙早已灭绝,绝大多数苏铁类植物也相继灭绝。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有3科11属约280种,星散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德保苏铁是我国苏铁科苏铁属植物特有物种,专家认为它保留着更多的苏铁最原始的特征,对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区系、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百色市百林林场澄碧河管护站所做的这些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广西科学院生态产业研究院院长温远光等上级领导及专家的肯定。
精心管护 “植物界的大熊猫”落地生根
“除了非法盗挖和贸易之外,生境改变是导致德保苏铁资源濒危的最主要因素。”卢芋兵说。为此,百色市 百林林场在接收森林公安部门缴获的德保苏铁时,首先选定的地点就是已经被证明德保苏铁可以很好成活的区域。同时,邀请专家到场指导,并与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南宁市青秀山苏铁园保持技术合作及交流,对德保苏铁抚育施肥项目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人按技术标准做好透光疏枝、挖沟施肥,保证德保苏铁抚育施肥的质量及成效。
德保苏铁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它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比较“有脾气”:喜光照,耐半阴,耐瘠薄,忌积水;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一定要注意德保苏铁喜光照,耐半阴,耐瘠薄,忌积水”“植株种植要求深坑浅栽,不能种太深……”2021年9月3日,国内苏铁种植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来到百色考察调研,前往移植区就德保苏铁的种植间距、灌溉施肥等方面一一进行指导。
5月31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德保苏铁移植区。这是两片长有芒果树、荔枝树的林地,林下间种着一株株德保苏铁,长势良好,大多长有一两米高了,最高的已经长有3米多,而且每株挂着编号牌。
“我们接手时,1383株德保苏铁均是一个个球茎,干瘪瘦弱,看着像一群受伤无助的孩子,让人心疼。”胡鑫说道。此时阳光透过树缝,柔和地照射在苏铁叶面上,洒下一片斑驳。“德保苏铁的形态似蕨非蕨,似竹非竹,在植物界中素有‘四不像’之称,大型多歧分叉的羽叶从近地面抽出,并且近地面开花,甚是奇特,为观赏苏铁类中的珍品。”胡鑫向记者介绍,德保苏铁的叶片跟别的苏铁不一样,它的叶子有三回羽状多裂,这种叶子比别的苏铁保留了更多原始苏铁的特征。
“德保苏铁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日常定期要给它们施放库达梅拉肥料,这种肥料还是从国外进口的。”胡鑫给记者示范了一下,“一次放少量就好了,施肥过量也会致病。”
“德保苏铁的球茎易招蚁虫,一旦被蚁虫侵咬则易发根腐病造成植株死亡。我们定期采用多菌灵溶液喷洒其根部或者放置灭蚁药,可有效防止蚁虫侵害。”胡鑫向记者介绍。
当工作人员调试喷灌系统时,林区内水雾四起,让人仿佛身在仙境。“这是我们正在投入使用的喷灌系统,可以给德保苏铁灌溉降温。第二移植区已经投入使用,第一移植区正在建设之中。”胡鑫说,为管护好德保苏铁,这两年自治区、市里共下拨了40万元保育专项经费。
据了解,近两年来,百色市百林林场坚持科学管理,精心管护,及时修剪、施肥、浇水、打药,始终保持肥沃土壤,努力营造适生环境,德保苏铁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5%。
“野生德保苏铁如此大规模、一次性迁地移植,并且成活率如此之高,据我所知,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王瑞江接受采访时表示,德保苏铁迁地移植成功,为我国德保苏铁迁地移植工作积累了经验,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意义。
物种保护 百色在行动
德保苏铁主要生长于广西德保县、那坡县、右江区与云南富宁县结合部连绵起伏的群山乱石之间。野生的德保苏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加之群众的保护意识不高,近年来被大量挖掘、盗卖。
“我们在侦查中发现,群众对德保苏铁保护意识比较差,不法分子以极低价格就可以收购到数量巨大的德保苏铁,使得德保苏铁野外种群遭受极大破坏,让人扼腕叹息。”百色市森林公安局涉林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黄敏强表示,一些群众因为缺乏认知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去年曾到我市指导德保苏铁种植工作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德祥表示,德保苏铁在野外的数量非常少,属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在自然界里面,如果某一个物种灭绝了,可能跟它生死攸关的一些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就可能有10种以上会紧跟着灭绝,所以要保留这些物种的基因需要我们去做一些保护工作。把德保苏铁保护好了,才能够保护好和它相关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才能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对于德保苏铁的保护,王瑞江表示,首先应建立保护站,加强管理,杜绝偷盗采挖现象;严禁村民上山打柴放牧,肆意破坏;限制村民在分布区内耕作;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壮大保护队伍。同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繁殖力度。
据悉,为更好管护好德保苏铁等珍稀物种,2023年1月11日,广西澄碧河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巡护监测与宣教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4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保护与修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和科普宣教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百色市百林林场的德保苏铁移植区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环境,为建成全国、全区德保苏铁迁地移植重要保护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德保苏铁惊艳了亿万年时光。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保护区巡护步道,今后可以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前来观赏,从而提高市民群众对德保苏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德保苏铁这一古老美丽的物种。”胡鑫如是说。
采访手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主旨讲话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德保苏铁作为地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德保苏铁,维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我们始终坚信: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们义不容辞。
相关链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试点项目140个,完成植树造林59万亩。百色工业园区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德保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生态优势不断巩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8%,排全区第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全国第五。新增低碳认证证书16张,拥有量首次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同时,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全面推行林长制,目前全市共建有35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3.89万公顷。这些自然保护地是维护我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本版配图均为本报记者陆军安摄)
来源:右江日报社http://epaper.bsyjrb.cn/pc/content/202306/16/content_326672.html